《一例乳腺癌患者的护理》
摘要:本案例报告了一例2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护理过程,案例来源于毕业实习的真实经历。患者因发现乳房肿块伴乳头溢血1周前来就诊,经乳腺钼靶、超声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乳腺癌,同时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在护理工作中,关键要点涵盖了术前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乳房自查,便于术后自我观察;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等。术后要确保伤口引流通畅,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协助患者进行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预防上肢水肿和关节僵硬;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警惕感染的发生;根据医嘱合理安排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护理过程中,重点强调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术前准备的完善、伤口护理的精细、功能锻炼的指导、病情观察的严密以及治疗配合的准确。
此外,案例教学还涉及了重要知识点,如乳腺癌的不同分期表现、各种治疗方式的适应证,以及乳腺癌转移的常见途径与识别。技能点包括乳房自查方法的指导、伤口换药技术、PICC置管维护、化疗药物的正确输注等。同时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专业护理能力以及保持对病情变化敏锐观察力的态度。本案例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加深了对乳腺癌患者全面护理的理解与实施能力。
关键词:乳腺癌;病耻感;护理
一、背景介绍
本案例由护理学2021级学生蒋文卓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外科实习期间亲自记录。病历详细记录了一位乳腺癌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发现以及乳腺钼靶、超声和病理检查结果。这些资料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能够深入了解乳腺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流程以及护理要点。
二、一例乳腺癌患者的护理
(一)项目案例内容
1.项目案例来源:天津市人民医院毕业实习真实案例
2.项目案例内容:
基本信息:患者,女性,25岁。
主诉:“发现右侧乳房肿块2周,伴乳头溢血1天。”
现病史:患者于2周前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有一肿块,约花生米大小,质地硬,边界不清,无压痛,因未伴有其他不适,未予重视。1天前,患者发现右侧乳头有血性溢液,量少,呈暗红色,自觉肿块似有增大,遂来我院就诊。患病以来,患者食欲尚可,睡眠正常,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月经史:13岁初潮,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4-5天,末次月经于1个月前,经量中等,无痛经。生育史:育有1子,顺产,母乳喂养。
体格检查:T36.8℃,P75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查体合作。双侧乳房对称,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2.0cm×1.5cm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与皮肤有轻度粘连。右侧乳头有少量血性溢液,挤压乳房可见溢液增多。左侧乳房未触及肿块,乳头无溢液。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临床诊断:乳腺癌
右侧乳头溢血原因待查(考虑乳腺导管内病变可能性大)
3.项目案例工作流程
(二)关键要点
1.案例分析中的关键所在
(1)症状与体征关联:患者乳房肿块特征及乳头血性溢液的症状和体征,对判断乳腺癌可能性、分析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变类型意义重大,如考虑乳腺导管内病变需探究其良恶性及病变范围。
(2)诊断依据整合:综合患者年龄、既往病史、肿块和溢液情况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等信息,明确诊断方向,判断是早期乳腺癌还是可能存在隐匿性转移,为后续诊断检查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知识点
(1)病理生理方面,涵盖乳腺组织正常结构与癌细胞发展关系,包括导管上皮细胞恶变、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途径。
(2)病因学涉及遗传、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因素与乳腺癌发病关联,理解患者个体因素作用。
(3)临床表现多样,除肿块和溢液,还有皮肤改变、乳头乳晕异常等,掌握不同表现与病变关系。
(4)介绍诊断方法原理及适应证,如超声、钼靶等,以及与良性疾病鉴别诊断。
3.技能点:
(1)掌握乳房检查技巧,包括视诊和触诊方法及判断肿块特征。
(2)掌握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检查,区分正常与肿大淋巴结及诊断意义。
(3)术前护理:涵盖心理、皮肤准备及术前检查指导。
(4)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引流管护理,上肢功能锻炼及并发症观察护理。
(5)特殊治疗护理涉及化疗、内分泌、靶向治疗的药物处理及副作用护理。
(6)康复指导,包括康复训练、饮食调整及复查安排
4.态度点
(1)注重人文关怀:理解患者心理压力和恐惧,给予情感关注和支持,尊重患者以增强其信心。
(2)强调严谨负责:在病史采集、检查、诊断和治疗中保持严谨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
(3)培养批判性思维:认识乳腺癌知识特点,激发主动学习,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三)教学使用
1.教学组织
课前:课前任务驱动,提出问题,案例导入,引导启发。案例讨论,学生查阅文献。教师发放问卷了解学生问题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乳腺癌的疾病特点,通过学习通发布教学资源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搜集资料,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课件、手绘或思维导图等形式完成任务,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课中:案例以疾病时间轴的顺序展开讨论。任务一:小雨的原位癌是什么病理类型?任务二:小雨二次手术真的要乳房全切吗?你建议选择什么术式?为什么?学生针对各环节乳腺癌疾病的病理病因、临床表现等。通过手术示意图向学生介绍乳腺癌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学生通过观看乳腺癌手术视频,进一步了解乳腺癌不同阶段的手术切除范围,主动思考手术可能给病人带来的身体和心理问题,为学习护理措施奠定基础,培养护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任务三:乳腺癌特殊检查。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逐步渗透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在案例情境中深刻理解知识与实践操作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课后:巩固拓展,实践提升。学生线上完成课后重难点测试题,巩固课堂知识。课后临床见习,撰写宣传稿、绘制宣传海报,以多元化的方式向亲朋好友进行宣教乳腺癌的预防知识,并开展社区服务宣传,推广普及“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的大健康意识。
2.过程设计
步骤1:数据导入本堂课内容,乳腺癌的发病率情况。
步骤2:案例讨论:小雨发生乳腺癌与哪些因素有关?
步骤3:讲授:病因。
步骤4:小雨的原位癌是什么病理类型?
步骤5:讲授:分类及病理生理
步骤6:案例讨论:小雨二次手术真的要乳房全切吗?你建议选择什么术式?为什么?
步骤7:讲授: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步骤8:学生总结、教师总结。
步骤9:活动:随堂检测。
步骤10:课堂总结并布置作业。
3.考核方法
学习通在线测试、课堂提问与讨论,学习手册课后案例作业检验学生对乳腺癌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模拟操作,考核学生的乳房检查、健康宣教等。考核标准包括关怀程度、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4.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元素贯穿课堂,易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性和主动性。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护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寻找解决方案,提高学习效率。
在知识理解与掌握方面,真实案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如通过患者的乳房肿块特征和乳头溢液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乳腺组织与癌细胞发展的关系及肿瘤细胞侵袭转移途径。同时,一个案例涉及多个领域知识,促使学生整合病理、诊断、治疗、护理等多方面知识,形成完整体系,如制定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和患者身体状况等。
在技能提升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乳房检查和护理操作等技能的机会,学生通过对模拟患者或真实病例操作,熟练掌握乳房视诊和触诊方法、淋巴结检查技巧及术前术后护理要点等,提升了临床技能水平。面对复杂案例,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分析问题、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并制定护理计划,锻炼了问题解决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态度与职业素养塑造方面,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患者心理压力和恐惧,培养人文关怀意识,学会尊重患者、倾听心声并给予关心,增强患者信心。此外,案例教学强调严谨性,强化学生对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和治疗过程的认真负责态度。而且,乳腺癌知识的复杂性和更新特点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促使他们关注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
(三)其他相关说明和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