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颅内肿瘤患者的护理》
摘要:患者,女性,74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3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头痛,以额部为主,呈持续性钝痛,伴有头晕,无明显恶心呕吐。7天前头痛加重,伴有恶心呕吐,3天前抽搐发作一次。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MRI显示:左侧桥小脑角区脑膜瘤,10cm×8cm×3cm。手术治疗:全程神经内镜下CPA开颅肿瘤切除术。通过病例,使学生了解到颅内肿瘤的病因、分类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了膀胱肿瘤患者的处理原则和护理方法,以及神经外科护理工作常用专业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爱心、细心、责任心,关爱病人,培养学生严谨工作态度。
关键词:颅内肿瘤;抽搐;护理
一、背景介绍
颅内肿瘤是指发生在颅腔内的肿瘤,包括脑组织、脑膜、脑神经、脑血管以及脑室系统等部位的肿瘤。颅内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起源于颅内各种组织,而继发性颅内肿瘤则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颅内肿瘤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组织学特征被分为四个等级,从I级(良性)到IV级(恶性)。
颅内肿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它们是相对罕见的肿瘤类型。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00,000至300,000例新发颅内肿瘤病例。颅内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某些类型的肿瘤更倾向于特定的年龄组,例如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脑胶质瘤和髓母细胞瘤,而老年人中则更常见脑膜瘤。
二、一例颅内肿瘤患者的护理
(一)项目案例内容
1.项目案例来源:专业实践学期真实案例;
2.项目案例内容:
患者,女性,74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3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头痛,以额部为主,呈持续性钝痛,伴有头晕,无明显恶心呕吐。7天前头痛加重,伴有恶心呕吐,3天前抽搐发作一次。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
MRI显示:左侧桥小脑角区脑膜瘤,10cm×8cm×3cm。
治疗方案:全程神经内镜下CPA开颅肿瘤切除术。
3.项目案例工作流程
(二)关键要点
项目案例分析中的关键所在,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知识点、技能点、态度点等;
(三)教学使用
1.教学组织过程:本案例适用于护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可以作为讨论和分析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护理工作的实际环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中的情感元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关爱患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2.过程设计:课前发放预习作业,使学生能够了解颅内肿瘤疾病的基本知识,将案例植入课前问题中,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外,带着实际临床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学习,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该案例分析,将基础的内容通过“212”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明、讲解。对于该案例的护理措施,教师引导并进行精讲,通过护理措施的实施,培养学生具有关心神经外科肿瘤病人心理问题和尊重病人隐私的态度和行为。课后书写学习手册中案例分析题,并书写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3.考核方法:课后进行角色扮演,将案例中的角色进行小组分配,将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进行梳理,学生模拟病例演练,录制视频。通过角色演练使学生能够真实表达案例情景,熟练掌握护理方法,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
4.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这种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关心神经外科肿瘤病人心理问题和尊重病人隐私的态度和行为。因该病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所以对于患者的身心影响巨大,培养学生关爱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患者及家属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患者需要团队合作以及临床辨证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