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资源  >  真实项目案例  >  本文

真实项目案例

真实项目案例库建设-毕茎娜

发布日期:2024-12-25 点击量:

SARS疫情实战案例

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急性传染病。SARS传染性强,人群易感性高,病情进展快,预后较差。以流行病学课程中“课点19传染病流行病学”为例,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将课程思政元素在线上线下地进行整合,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展示SARS等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主要特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采用任务驱动法,提前下发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要求他们分组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和讨论。在课堂上,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提出针对性地防控建议。设立小组讨论环节,围绕SARS等传染病的防控策略、疫苗研发、国际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在介绍SARS疫情防控中的英雄事迹时,强调社会责任、集体主义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思考在公共卫生事件中,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和爱国情怀,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发传染病

一、背景介绍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在全球范围内爆发,成为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SARS疫情以其高传染性、快速传播和较高的死亡率,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应对这一疫情,各国政府、卫生机构和科研人员迅速行动,展开了大规模的防控工作,并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

基于这一背景,我们设计了“SARS疫情实战案例:传染病流行与防控的深度剖析”这一教学案例。该案例以SARS疫情为切入点,通过详细剖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控制措施,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控策略。

《流行病学》是四年制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于大三第一学期,共24学时,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前续课程是《卫生统计学》,服务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从事培养具有健康监测、健康促进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出发,以卫生统计学方法为基础,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研究在疾病、伤害和健康三个层次,通过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实现这样研究的三个阶段,采用的是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三种方法,同时掌握流行病学主要是了解流行病学的原理,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课程,毕业后为今后开展医学科研、探索病因、促进健康奠定基础。

二、项目案例

(一)项目案例内容

1.项目案例来源:线下授课

2.项目案例内容: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急性传染病。SARS传染性强,人群易感性高,病情进展快,预后较差。SARS于2003年1月首次报告,截至2003年7月31日,SARS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累计发病8098例,死亡774例。中国内地是SARS流行的重灾区,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SARS病例,发病5327例,死亡349例,占全球病例的66%;病例主要集中在北京(2521例)、广东(1512例),为疫情主要传播地。SARS流行高峰出现在2003年3月21日-5月19日,出现2次高峰:广东省高峰在1月28日-2月26日;北京市首例病例为3月8日,高峰在4月25日。SARS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男女性别比为0.97:1职业分布前3位的是医务人员(19.1%)、离退休人员(10.4%)及工人(9.1%)。由于SAR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流行初期对其认识不足,防护措施不到位,群众缺乏了解,才导致本次流行。中国政府及医疗人员通过采取隔离传染源、检疫、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终于将疫情控制。




1.什么是新发传染病?

2.SARS的三个流行环节是什么?

3.此次SARS流行医护聚集性很高的原因是什么?

4.以SARS为例,请问传染病流行主要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5.SARS的暴发流行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项目案例工作流程

课前下发→课中汇报→课后反思

(二)关键要点

1.态度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介绍SARS疫情防控中的英雄事迹和社会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鼓励学生关注公共卫生事业,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合作精神,通过介绍SARS疫情的国际传播和防控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国际合作在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

2.知识目标:使学生熟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其病原体SARS冠状病毒的基本特性、传播途径(如短距离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以及易感人群等;掌握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概念、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实验室检查方法(如病毒分离培养、核酸检测等)和诊断标准;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特点以及并发症情况。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临床案例的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法,提前下发SARS相关临床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获取SARS相关知识,并学会分析和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教学应用

1.课前准备阶段:

(1)视频资料:精选SARS疫情初期新闻报道视频,展示疫情严峻形势及社会反响;收集医护人员抗击SARS的纪实视频,彰显其英勇与奉献;整理科学家研究SARS病毒、探索治疗方案的科研视频,凸显科研在疫情防控中的核心作用;展示国际合作抗击SARS的视频资料,强调全球合作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必要性。

(2)故事素材:编写或选取真实的SARS防治故事,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分享于学生。

(3)图片资料:收集并整理SARS患者治疗前后的对比照片,直观展现防治成效,以增强说服力。

(4)任务设定:预先发布典型临床案例分析任务,要求每组学生展示分析结果,并提出防控建议。

2.课堂教学实施:

(1)导入环节:简要回顾课前视频、故事及图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强调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知识传授:利用PPT系统阐述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SARS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预防与控制措施,以及传染病防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在讲解过程中,融入相关思政元素。

(3)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分组汇报课前研究的典型临床案例,教师引导全班展开讨论与交流。通过案例分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引领:通过介绍SARS疫情防控中的英雄事迹及其社会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5)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强调传染病防治的关键要点与注意事项。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积极传播健康知识,为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3. 课后拓展延伸:

(1)在线研讨:利用学习平台开设传染病防治专题讨论区,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防治经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实践能力。

(3)资源推荐:提供传染病防治相关的书籍、网站、视频等学习资源链接,鼓励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4.教学效果评估:

(1)知识掌握:通过项目实施,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2)能力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态度塑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生更加关注公共卫生事业,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

5.教学价值体现:

(1)知识普及: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扩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传播范围,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2)教学质量提升: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先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3)综合素质培养:项目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引领。通过项目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