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护理实践的第七周,我逐渐从“学习者”向“参与者”角色深度转变,在复杂护理场景应对、多维度健康管理及护理科研探索中,既有突破也有反思。现将本周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与老师一起,负责跟进1名多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联合心内科、内分泌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及用药管理,完成3次上门随访与病情评估。组织并执行“关爱女性健康”免费筛查活动,包括乳腺触诊、妇科超声检查及宫颈癌筛查,累计服务社区女性150余人,及时发现3例疑似异常病例并协助转诊。参与社区医院组织的“群体食物中毒”应急演练,负责患者分诊、生命体征监测及心理安抚工作,并协助带教新实习护士掌握急救流程。
在老师的教导下,在复杂个案管理中,学会主动整合不同专科医生的诊疗建议,制定兼顾多病症的护理计划,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与社区医院一起从筛查活动的物资筹备、人员分工到现场秩序维护,全程高效协调,实现零差错服务,提升了大型公共卫生项目的组织与执行能力。在应急演练中指导新实习生,通过示范操作、讲解要点,不仅巩固了自身急救知识,也体会到护理经验传承的责任感。
存在问题:
1. 科研方法应用不规范:在问卷调查中,样本选取缺乏随机性,数据分析仅停留在简单统计,未运用专业工具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影响调研结果的科学性。
2. 复杂病情综合判断不足:面对多重慢性病患者突发心绞痛症状时,未能快速联动多科室资源,暴露出对复杂病情动态评估和紧急处理的经验短板。
3. 健康宣教持续性欠缺:筛查活动中虽普及了健康知识,但缺乏后续跟踪和强化教育,部分居民反馈“听过就忘”,未形成长效健康行为改变。
改进措施:
1. 系统学习护理科研方法:报名参加《护理科研设计与数据分析》线上课程,重新优化跌倒调研方案,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深度分析,尝试撰写小型调研报告。
2. 强化复杂病例处理能力:整理常见慢性病合并症的急救流程和多科室协作案例,定期向带教老师请教复杂病例处理经验,参与院内病例讨论会提升综合判断能力。
3. 构建健康宣教闭环:针对筛查活动设计“健康知识打卡计划”,通过微信群推送科普内容、定期回访,增强居民健康行为的持续性;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宣教模式。
第七周的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社区护理不仅需要扎实的临床技能,更要具备科研思维和持续服务意识。未来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中补齐短板,向“专业精、视野广、善创新”的社区护理人才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