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项目案例
1.项目案例内容:
(1)项目案例来源:社区实践学期真实案例
(2)项目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75岁独居的陈奶奶因反复头晕、下肢水肿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经测量,血压高达180/110mmHg,伴有呼吸困难。了解到她长期漏服降压药,饮食偏咸,且子女不在身边,日常无人监督用药和生活护理。
(3)干预过程:
1. 紧急处理:联系社区医生上门评估,调整降压及心衰药物,指导低盐饮食
2. 定期随访:每周2次上门测量血压、观察水肿情况,提醒按时服药,并记录数据更新健康档案
3. 家庭联动:通过电话与子女沟通,指导他们远程关注老人健康,协助购买低盐食材
4. 健康宣教:用方言讲解高血压危害,发放图文版用药提醒卡片,教会陈奶奶自测脉搏
效果:1个月后,陈奶奶血压稳定在130/85mmHg左右,水肿消退,主动减少盐分摄入,子女也定期寄来低盐食品。
(4) 社区护理工作流程
1. 筛查建档:入户测量血压、血糖,登记居民健康信息。
2. 分类干预:对慢性病患者制定随访计划,特殊群体(如独居老人)重点关注。
3. 健康宣教:开展“高血压饮食小课堂”“家庭急救演示”等活动。
4. 转诊协作:发现严重病情时,协助联系上级医院并跟进后续治疗。
(5)实践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1. 居民配合度低:部分老人觉得“吃药麻烦”,不愿改变生活习惯
2. 设备不足:社区缺少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等设备,难以精准评估病情
3. 沟通障碍:方言差异和老年人听力问题,影响健康知识传达效果
(6)实践反思与改进方向
1. 改进沟通:用本地话、顺口溜讲解健康知识,制作大字版健康手册。
2. 资源整合:建议社区与医院共享设备,开展“流动体检车”服务。
3. 强化联动:与社区居委会合作,发动志愿者协助监督老人用药,形成“医护+志愿者+家属”的三方支持网络
这次实践让我明白,社区护理既要懂专业知识,也要会“拉家常”。只有用耐心和巧办法,才能真正帮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