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初入社区,适应环境
初到社区医院实习,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工作流程,内心充满紧张与期待。这一周主要是熟悉医院的科室分布、规章制度以及基本工作流程。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接触简单的患者接待工作,如测量血压、体温等基础生命体征,并协助整理患者档案。
反思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一些基础操作不够熟练,例如在测量血压时,偶尔会出现读数不准确的情况。这暴露出我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时,缺乏实际操作的练习。同时,在与患者沟通时,也存在表达不够清晰、不够耐心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理解能力和心理状态。因此,在接下来的实习中,我需要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提升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学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医学知识,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检查和治疗。
第二周:深入学习,积累经验
经过第一周的适应,第二周我开始参与更多实际的诊疗工作。在全科诊室,跟随老师接诊各类常见病患者,学习如何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以及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同时,也参与了社区健康宣教活动,向居民普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知识。
这一周,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学习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在处理一位高血压患者时,老师根据患者的年龄、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降压方案,这让我明白临床决策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此外,在健康宣教活动中,我发现自己对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了解不足,准备的内容不够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后续我要更加注重收集居民的反馈,优化宣教内容和方式,提高宣教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三周:发现问题,总结提升
第三周,我参与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跟随团队走访社区内的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为他们进行上门体检和健康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社区医疗服务在预防保健和慢性病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部分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存在误解和不信任,不愿意配合检查和健康建议。这让我意识到,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至关重要。我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用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赢得居民的信任。另外,在上门服务过程中,由于环境和设备的限制,一些检查项目无法准确开展,这也让我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四周:强化技能,应对挑战
第四周,我在社区医院的预防保健科工作,参与疫苗接种、传染病防控等工作。疫苗接种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接种安全。同时,还要耐心解答家长关于疫苗的各种疑问。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学习了疫情报告、密切接触者追踪等工作流程。
这一周,我更加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深知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在与家长沟通疫苗相关问题时,也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解释能力。然而,在处理突发情况时,如遇到接种后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的儿童,我有些手忙脚乱,缺乏有效的应对经验。之后我要多向老师请教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积累相关经验,提高自己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周:全面回顾,明确方向
我对前五周的实习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回顾这五周的经历,我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继续加强医学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深入了解社区医疗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提高操作技能的熟练度和精准度,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加注重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努力成为一名有温度、有专业素养的医务工作者。我也希望在接下来的实习中,能够参与更多不同类型的工作,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将来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