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周在威海市环翠区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践,我以“深化服务、提质增效”为目标,在延续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健康管理模式,创新科普宣教形式,并针对团队协作问题持续改进,在实践中收获成长的同时也发现新的不足。
本周健康管理工作聚焦“全周期跟踪”。针对前期重点关注的慢性病患者和特殊群体,建立动态化“健康追踪档案”,通过每周电话随访了解“椅上运动”方案执行情况及血压变化,联动产检医生实时同步孕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的产检指标,利用社区健康平台分析数据趋势,主动识别健康风险。成功对3位血压波动异常的居民进行复查并调整用药方案,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跨越,让健康管理更具前瞻性和持续性。
科普宣教方面,结合冬季流感高发特点,打造“暖冬健康季”品牌化系列活动。采用“线上直播 + 线下体验”双线并行模式,线上直播吸引200余人观看,线下活动覆盖80余位居民,围绕“家庭常备药箱科学配置”“流感疫苗接种答疑”等主题进行科普。同时,发起“健康知识打卡”社群活动,鼓励居民每日分享健康小贴士,累计收集互动内容150余条,形成居民间的健康知识共享氛围。活动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反馈,90%的参与者认可活动实用性,但也暴露出对年轻群体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团队协作上,持续优化第三周建立的工作机制。通过“社区急重症转诊与初步处置”专项培训,团队成员应急处理能力得到提升;完善后的“任务协同表”进一步明确分工与交接节点,减少了人力浪费和工作重叠。每日复盘与每周总结机制有效解决了入户关怀中居民抵触、档案更新不及时等新出现的问题,团队协作效率显著提高。
然而,本周工作仍存在短板:在健康追踪档案管理中,部分数据记录不够规范,影响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品牌化宣教活动虽覆盖面较广,但形式创新性不足,对年轻群体的参与度激发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后续我将重点学习专业档案管理规范,统一数据记录标准,确保健康追踪档案的科学性;同时,深入调研年轻居民的健康需求和信息接收习惯,尝试运用短视频、互动游戏、健康挑战等新颖形式,提升宣教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让社区护理服务更加贴合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切实发挥基层健康守护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