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FT课程建设 > 实践教学 > 本文

南京市雨花台区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悦社区护理实践第二周真实案例

发布日期:2025-07-11    作者:李悦         点击:

真实项目案例

1.项目案例内容:

(1)项目案例来源:社区实践学期真实案例

(2)项目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社区居民王奶奶,65岁,患脑卒中(脑梗死)后左侧肢体偏瘫,出院后居家康复,存在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及轻度认知功能下降问题。实践期间,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为其提供为期8周的居家康复护理服务。

3)项目案例工作流程:

1. 评估阶段:首次上门,通过观察、询问及专业量表评估,发现王奶奶左侧肢体肌力2级(正常5级),无法独立完成穿衣、洗漱等日常活动;吞咽糊状食物时偶有呛咳;存在短期记忆减退,如忘记是否已服药。

2. 制定计划:与带教老师、社区医生、康复治疗师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认知训练及生活护理方案。

3. 实施护理:

1)肢体功能训练:每周3次上门,指导王奶奶进行左侧肢体被动运动(如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伸),每次20分钟;待肌力有所恢复后,协助进行主动运动(如握力器训练、桥式运动),并监督执行。

2)吞咽功能训练:指导王奶奶进行面部肌肉训练(如鼓腮、伸舌)、空吞咽训练,进食时调整体位(端坐位,头稍前倾),选择糊状食物,小口慢咽。

3)认知训练:通过数字排序、图片回忆等简单游戏进行认知训练,每次15分钟;制作每日活动清单,提醒其按计划完成事项。

4)生活护理:协助王奶奶进行穿衣、洗漱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指导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如翻身技巧、压疮预防)。

4. 效果评价:8周后,王奶奶左侧肢体肌力提升至3级,能在辅助下完成穿衣、洗漱;吞咽功能明显改善,进食糊状食物无呛咳;短期记忆有所恢复,能基本记住每日主要活动。

5.关键问题与解决措施

1)患者积极性不高:王奶奶因康复过程缓慢、效果不明显而情绪低落,不愿配合训练。

  解决:采用“目标激励法”,将康复目标分解为每周可实现的小目标(如第一周能独立完成手指屈伸),完成后给予小奖品(如喜欢的水果);邀请康复效果较好的同社区患者分享经验,增强其信心。

2)家属护理知识欠缺: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如翻身角度过大)、对患者过度保护(代劳所有事项)等问题。

  解决:开展家属护理知识培训,通过现场示范、发放图文手册(如《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要点》),指导正确的护理方法;建立微信沟通群,随时解答家属疑问。

3) 突发状况应对:某次上门发现王奶奶出现尿潴留(下腹胀痛、无法排尿)。

  解决:立即协助其调整体位(如热敷下腹部、听流水声诱导排尿),无效后联系社区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无菌导尿操作,并调整饮水计划,加强排尿功能训练。

6.反思与改进

1)专业技能有待提升:对吞咽功能训练的专业方法掌握不熟练,初期训练效果不明显。

改进:参加吞咽功能障碍护理专题培训,学习先进的训练方法(如冰刺激疗法),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反复练习。

2)与家属沟通不够充分:初期未充分了解家属的护理需求和顾虑,导致部分护理措施执行不到位。

改进: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充分听取其意见,定期了解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方案。

3)康复资源利用不充分:未及时利用社区康复中心的专业设备(如电动起立床)辅助训练。

改进:主动与社区康复中心联系,评估患者情况,适时转介至社区康复中心进行专业设备辅助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总结:此次社区实践让我认识到,脑卒中患者的居家康复护理需要兼顾肢体功能、吞咽功能、认知功能等多方面的恢复,同时要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家属的参与度。未来,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整合社区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友情链接: 丁香人才网 黑龙江省教育厅

地址: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喜庆路1号 ICP备案号:黑ICP备05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