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七周的敬老院护理实习,是我从校园走向临床的重要一步。在青云敬老院的这段时间里,我在护士长和资深护工的带领下,系统参与了老年护理的各项工作,完成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转化。

在日常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协助老人完成基础护理: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口腔清洁、皮肤护理和床单位整理,每周为卧床老人翻身按摩不少于20次,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发生;参与老人的健康监测,每日测量血压、血糖、体温等基础指标,详细记录数据并及时反馈给医生,为3位高血压老人调整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参与集体护理工作,协助组织健康讲座4场,内容涵盖糖尿病饮食、冬季保暖等实用知识,帮助老人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念。
此外,我还重点学习了老年常见病的护理技巧,在指导下完成了10余次慢性病老人的用药监督,掌握了鼻饲、导尿管护理等专项操作。通过与老人的日常相处,我逐渐学会了用温和的沟通方式化解他们的抵触情绪,让护理工作更顺利地开展。

在学校时,我总以为护理的核心是精准的操作和扎实的理论,但在敬老院的日子让我明白,对老人而言,“温暖”比“标准”更重要。记得有位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张奶奶,起初总是抗拒吃药,后来我发现她喜欢听老歌,便每天陪她唱一段《东方红》,熟悉后她竟会主动提醒我“该吃药了”。这件事让我懂得,老年护理需要“因人而异”的灵活,一句耐心的解释、一个轻柔的动作,往往比刻板的流程更有力量。
多数老人的需求不止于身体护理,更渴望被倾听。76岁的李爷爷每天都会讲他年轻时当铁道兵的故事,起初我只是礼貌回应,后来发现他讲完后血压会比平时平稳。原来对老人而言,倾诉也是一种“治疗”。
在实习期间最触动我的不是完成了多少次操作,而是那些细微的瞬间:帮王奶奶梳好头发后她对着镜子的微笑,扶李爷爷走完长廊后他紧握我的手,这些场景让我明白,护理工作的价值不在惊天动地,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
这段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老年护理是一门需要“慢下来”的学问。它要求我们既有专业技能的“硬度”,又有人文关怀的“温度”。未来,我会继续打磨护理技术,更会带着这份在敬老院收获的耐心与共情,去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毕竟,守护老人的晚年,也是在守护我们每个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