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FT课程建设 > 实践教学 > 本文

南京市雨花台区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双社区护理实践第七周反思

发布日期:2025-07-19    作者:高双         点击:

在社区医院实习的最后一周,我站在这段实践旅程的终点回望,既感慨于知识与技能的蜕变,也深刻体会到社区医疗工作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这一周的实践,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全貌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也对自身的不足与未来努力方向有了清晰的思考。

一、本周实习内容回顾

本周我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了更全面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全科门诊中,接触到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复诊患者,协助完成病史采集、基础体格检查及用药指导。同时,参与了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为辖区内老人进行健康档案更新,开展慢性病随访,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给予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建议。此外,还协助组织了一场社区健康宣教活动,向居民科普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并参与疫苗接种的秩序维护与健康咨询工作。

二、收获与成长

1. 专业技能的深化:经过前六周的积累,本周在问诊技巧和查体操作上更加熟练自信。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患者,能更准确地引导其表述病情,迅速抓住关键信息;在血压测量、心肺听诊等基础操作中,动作规范且效率提升,结果准确性显著提高。同时,对社区常见慢性病的管理流程有了系统性掌握,学会根据患者的血糖、血压监测数据,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2. 沟通能力的提升:社区医院的服务对象涵盖各年龄段和社会群体,沟通方式需灵活多样。在与老年患者交流时,耐心倾听、放慢语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和医嘱;面对年轻家长对儿童健康问题的焦虑,能及时安抚情绪并给予专业解答。通过这些实践,我的沟通技巧得到锻炼,医患信任关系的建立更加顺畅,也深刻认识到良好沟通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提高患者依从性,还能有效减少医患矛盾。

3. 对社区医疗的全新认识:过去对医疗工作的认知多集中在医院专科诊疗,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社区医疗“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服务理念。社区医院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承担着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基本医疗等综合性职能,从新生儿保健到老年人慢性病管理,从传染病防控到健康教育,每一项工作都与居民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这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模式,让我感受到社区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和成就感。

三、存在的不足

1. 知识储备不足:在处理复杂病例时,对一些少见症状和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较弱,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不够灵活。例如,遇到一位患者同时出现多种非典型症状,在分析病因时思路不够开阔,未能快速做出准确判断。此外,对社区公共卫生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不够深入,在开展健康管理工作时,有时不能及时为居民提供全面的政策解读。

2. 应急处理能力欠缺:本周在门诊遇到一位患者突发低血糖昏迷,虽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了紧急处理,但整个过程中我显得有些慌乱,对急救流程的掌握不够熟练,未能第一时间做出最有效的反应。这反映出我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心理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3. 时间管理不够合理:在多项工作任务并行时,偶尔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导致部分工作效率不高。例如,在同时负责门诊接诊和健康档案整理时,未能合理分配时间,影响了两项工作的完成质量和进度。

四、未来改进方向

1. 加强学习,完善知识体系: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一方面深入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尤其是全科医学相关内容,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参加线上线下学习课程,拓宽知识面,提升疾病诊断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公共卫生政策法规的学习,关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提升应急能力: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急救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常见急症处理等技能,通过模拟实战场景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冷静分析和快速处理能力。同时,主动学习他人的应急处理经验,不断总结反思,确保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沉着应对。

3. 优化时间管理:学习运用时间管理工具和方法,每天工作前制定详细的任务清单,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对工作进行排序,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同时,学会灵活调整工作计划,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七周的社区医院实习即将结束,这段经历是我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从一个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的医学生,逐渐成长为对社区医疗工作有深刻理解、具备一定临床实践能力的准医务工作者。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实习为起点,不断改进不足,提升自我,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为社区居民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友情链接: 丁香人才网 黑龙江省教育厅

地址: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喜庆路1号 ICP备案号:黑ICP备05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