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的实践中,我在威海市环翠区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巩固成果、创新突破”为核心,围绕居民多样化健康需求,深化健康管理服务,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宣教模式,并进一步优化团队协作流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
健康管理工作着力于“精准干预与资源整合”。针对前期追踪的慢性病患者,结合电子健康档案数据,联合社区全科医生为12名居民制定个性化调整方案,如为血糖控制不佳的居民细化饮食搭配,引入智能手环监测运动数据,实时反馈运动效果。同时,主动对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20位高龄老人建立“医养结合健康档案”,实现健康监测与生活照料信息互通,让服务更贴合老年人实际需求,提升健康管理的全面性。
科普宣教聚焦“精准触达与形式创新”。针对前期调研发现的年轻群体参与度低的问题,推出“健康轻课堂”短视频系列,围绕“熬夜危害”“办公室颈椎保护”等年轻人关注的话题,以趣味动画、情景演绎的形式在社区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发布,累计播放量达3000余次。线下开展“健康盲盒体验日”活动,设置血压自测、体脂检测等互动摊位,吸引150余名居民参与,其中年轻群体占比提升至35%。活动后通过线上问卷收集建议,进一步了解居民兴趣点,为后续宣教提供方向。
团队协作上,完善“任务 - 反馈 - 优化”闭环机制。每日晨会明确当日重点任务,设立“流动协调员”岗位,实时处理突发问题;建立案例共享文档,将本周处理的高血压急症应对、老人跌倒应急处置等典型案例进行复盘总结,供团队学习参考。同时,与其他社区护理小组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学习对方在家庭病床管理上的先进经验,拓宽工作思路。
但实践中仍存在不足:在医养结合档案管理中,部分信息更新存在滞后;短视频宣教内容深度不足,难以满足部分居民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与外部机构协作时,沟通效率有待提高。
下一步,我计划制定医养结合档案动态更新制度,明确责任人和更新频率;邀请专业医师参与短视频脚本审核,提升内容专业性;建立与外部机构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优化协作流程。第五周的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社区护理需要不断适应居民需求变化,未来我将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