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FT课程建设 > 实践教学 > 本文

【专业实践学期】黄思远组第四次会议总结

发布日期:2025-07-18    作者:姚旭然         点击:

2025年7月12日,黄思远老师在线上围绕社区护理“预防为主、服务下沉”的核心定位,以“走进家庭、融入社区”为实践路径,通过技能实训、场景实操与人文服务结合,推动实习从“课堂模拟”向“实战应用”深化,助力学生掌握基层护理核心能力。

一、核心实践内容

1. 家庭护理深耕

聚焦社区重点人群,组织学生参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家庭随访,开展用药依从性评估、饮食运动指导及居家环境安全排查(如防滑改造建议),累计完成286户随访,更新健康档案286份,对42例血压/血糖控制不佳者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针对失能老人开展上门护理,协助完成压疮护理、导尿管更换等专业操作,同步指导家属掌握基础照护技巧,累计服务32名失能老人,家属照护技能掌握率提升至88%

2. 社区健康网络搭建

联动社区居委会、养老服务站,构建“护理站+家庭+志愿者”服务链,开展“老年健康互助小组”活动12场,引导学生组织156名老人学习健康监测工具使用(如电子血压计操作),促进居民间健康知识共享,小组内老人月均自测血压次数提升至18次。

针对儿童、孕产妇等群体,设计分龄健康包(含疫苗接种时间表、孕期保健手册等),通过“入户发放+线上答疑”覆盖217人次,其中儿童健康包回收率92%,孕产妇咨询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

3. 应急与预防服务

结合季节特点,开展“社区常见急症快速响应”培训4场,模拟家庭突发心梗、儿童高热惊厥等场景28次,训练学生现场急救、联系转诊的协作能力,学生急救流程规范率提升至95%

参与社区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协助完成63名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居家健康监测指导、环境消杀知识普及等工作,相关家庭消杀规范执行率达100%

二、实践突破与启示

1. 服务模式创新:探索“1名学生+1名社区护士+1名居民志愿者”的“1+1+1”入户模式,既保障学生安全,又借助志愿者熟悉社区的优势提升沟通效率,随访成功率较此前提高23%

2. 技能落地重点:通过“居民反馈倒逼提升”机制,针对老人反映的“讲解太专业听不懂”问题,推动学生将医学术语转化为方言俗语,健康宣教接受度从72%提升至91%

3. 社区角色认知:学生逐渐理解社区护理“不止于治疗,更在于预防与陪伴”,如为89名独居老人设置“每周健康打卡”,通过日常关怀使本月急症发生率较上月下降15%,体现基层护理的独特价值。

三、现存挑战与优化

• 问题:部分学生对社区资源(如康复辅具租赁点、心理服务热线)掌握不足,仅能为38%的居民提供精准资源链接;面对复杂家庭矛盾(如家属照护分歧)时,调解成功率仅为52%

• 改进:整理《社区资源手册》并开展专项考核,计划使学生资源链接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邀请社区调解员参与10场案例模拟,提升学生应对非医疗场景的能力。

四、下周工作计划

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评估-干预-跟踪”的社区护理闭环思维,从“被动执行任务”转向“主动发现需求”(如为46名行动不便者协调上门体检)。

下周将重点开展“社区特殊人群护理”专项实训8场,聚焦30名残疾人康复护理、25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支持等场景,同时组织学生撰写《社区护理服务优化建议》20份,推动实践成果转化。

通过扎根社区一线,学生深刻体会到基层护理的温度与价值,后续将持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精进服务能力,成为连接医疗资源与社区家庭的“健康纽带”。



友情链接: 丁香人才网 黑龙江省教育厅

地址: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喜庆路1号 ICP备案号:黑ICP备05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