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FT课程建设 > 实践教学 > 本文

威海市环翠区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林安琪社区护理实践第三周反思

发布日期:2025-07-07    作者:林安琪         点击:

社区护理第三周反思

第三周社区护理实践,聚焦家庭病床、传染病防控与青少年健康,是理论向多元场景应用的延伸。我在实践中突破技能适配性,也暴露专业短板,现反思如下:

一、实践成长:技能与理念的双向拓展

家庭病床护理里,我把无菌操作 “搬” 进居民家 —— 用有限空间搭简易操作台,给行动不便老人换药时,既守规范又照顾心理。这让我懂了社区护理要 “灵活适配”,把医院标准和居家实际结合。

传染病防控中,做疫苗宣传、消杀指导时,我学会用循证医学 “说话”。居民质疑疫苗,我搬数据、讲研究,沟通更有说服力,也明白公共卫生宣教得 “科学 + 共情” 双管齐下。

青少年筛查是新挑战。面对活泼孩子,我用互动游戏带他们做视力、体态检查,还能针对近视、脊柱侧弯给家长提建议。看到早筛价值,也摸到社区护理守护 “全年龄段健康” 的脉络。

二、问题短板:专业深度与沟通韧性不足

复杂病情评估 “卡壳”。家庭病床遇到患者突发疼痛、症状异常,我没法快速判断,暴露对老年共病、术后并发症知识的欠缺,临床思维还没跟上社区复杂场景。

沟通碰到 “硬骨头”。给居民讲疫苗,有人带着 “老观念” 抵触,我一时想不出更接地气的解释,说服不了;做青少年筛查,个别家长不在意结果,我没找到更有力的方式推动他们重视。

健康管理闭环没合上。青少年筛查发现问题,后续跟踪、督促干预的办法少,不清楚怎么持续推动家长、孩子行动,社区护理的 “长期守护” 没做到位。

三、改进方向:补短板,让服务更 “贴地”

强评估: 跟着带教老师复盘家庭病床案例,学老年术后、慢性病患者的病情观察要点,背熟常见异常症状的应急处理流程,把临床判断能力 “练出来”。

磨沟通: 收集居民对疫苗、健康问题的 “顽固疑问”,整理成清单,找带教老师、公卫医生取经,准备 “土话版”“案例版” 解释,让沟通 “戳心窝”。

建闭环: 给青少年筛查异常的家庭设计 “跟进表”,定期电话、上门回访,联动社区网格员、学校,一起盯健康干预,把早筛的价值落到 “持续改变” 里。

第三周让我看到社区护理的 “细枝末节” —— 既要守专业底线,又得钻到居民生活里找办法。短板是成长的路标,下周我要把 “灵活” 磨得更透,让护理服务真正嵌进社区日常!


友情链接: 丁香人才网 黑龙江省教育厅

地址: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喜庆路1号 ICP备案号:黑ICP备05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