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接触最多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初次跟着带教老师入户随访时,发现很多患者家里都备着吸氧机,说话时总带着不易察觉的喘息,走几步路就需要停下来歇一歇。他们大多习惯了这种状态,有人说“咳了十几年,早就不当回事了”,这种对疾病的习以为常让我有些触动。
和几位患者交流后,能感觉到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停留在“止咳平喘”的层面,对长期规范用药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了解不多。有位大叔因为觉得吸入剂“没用又贵”,擅自停药,结果最近一次感冒后症状加重,不得不来中心输液。带教老师一边耐心讲解用药规范,一边演示腹式呼吸的方法,大叔才慢慢意识到坚持管理的重要性。
社区对这类慢性病的管理挺细致,建了专门的健康档案,定期提醒复查和疫苗接种,但执行起来还是有难度。有些老人行动不便,家属又忙于工作,很难按时来做肺功能检测;还有人觉得“没症状就是好了”,不愿意花时间做康复锻炼。这让我明白,慢性病管理不只是医疗问题,还得考虑患者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
这周最大的体会是,社区护士不仅要懂专业知识,更要学会换位思考。用患者能听懂的话解释病情,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比单纯强调“应该怎么做”更有效。接下来想多学学沟通技巧,争取能帮更多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