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社区护理实践的第四周,我逐渐从适应期过渡到成长深化期。在日常护理、健康管理与突发状况应对中,既有突破与收获,也暴露出亟待改进的问题。现将本周实践情况总结反思如下:独立完成静脉输液35例、皮下注射20例,参与术后伤口换药及压疮护理15次,熟练执行无菌操作流程,确保护理安全。
在老师的带领下,针对社区高龄老人、孕产妇开展专项健康随访,完成12名老年人的跌倒风险评估与居家环境安全指导;协助3名孕产妇进行孕期健康监测及产后护理宣教。
在老师的帮助下,静脉穿刺成功率稳定在92%,能根据患者血管特点选择合适穿刺工具;在压疮护理中,学会根据伤口分期选择新型敷料,促进愈合效果显著提升。在疫苗接种现场,与老师识别1例过敏性休克患者,配合医生完成紧急抢救,通过冷静执行吸氧、注射肾上腺素等流程,患者转危为安,自身应急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存在问题:1. 风险预判能力不足:在随访一位长期卧床老人时,未及时发现其潜在的吸入性肺炎风险,经带教老师提醒后才补充呼吸道护理指导,暴露出对并发症早期征象的敏感度欠缺。2. 多任务协调效率低:疫苗接种高峰期同时处理登记、接种、答疑等工作时,出现流程衔接混乱,导致部分居民等待时间过长,影响服务体验。
改进措施:1. 强化风险评估体系学习:系统学习《社区护理风险防范指南》,整理常见慢性病、重点人群的风险评估清单,每次随访严格对照执行,定期向老师请教典型案例。
2. 优化工作流程管理:向资深护士学习多任务处理经验,制作疫苗接种等高频工作的标准化流程表,通过模拟演练提升协同效率。
第四周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社区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与价值感。未来将以问题为导向,持续精进专业能力,努力成为兼具临床技能与公共卫生思维的复合型护理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