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7月的专业实践学期,我于社区开展健康服务时遇到了68岁的王奶奶。她长期被肩颈疼痛困扰,晨起和久坐后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连日常梳头、抬手取物这些动作都变得困难。王奶奶退休前是会计,长期伏案工作,退休后又缺乏规律运动,还常低头看手机、久坐追剧,久而久之就落下了肩颈肌肉劳损的毛病,之前尝试热敷也没能有效缓解。
想起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简单学过的推拿理筋术,我先仔细评估了王奶奶的身体状况,确认她没有骨折、关节脱位等推拿禁忌证后,才忐忑地征得她的同意,尝试为她进行推拿理筋。我凭着记忆,用柔和且尽量有渗透力的手法,在她颈部到肩部的肌肉区域操作了约10分钟,希望能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摸到有筋结的地方,就试着用弹拨、点按的手法,凭感觉选取肩颈附近的位置按压,每处按30 - 60秒,想通过弹拨硬结来松解粘连,调整筋脉,改善气血流通,过程中一直担心自己手法不对。等感觉她的肌肉和筋脉稍微理顺后,我又小心地辅助她做肩部前屈、后伸、外展、旋转等被动活动,慢慢加大活动幅度,生怕过度牵拉,这一步操作了约5分钟。整套推拿下来大概25分钟,结束时我手心都出了不少汗。之后我教给王奶奶一些简单的肩颈康复锻炼方法,像米字操、耸肩动作,还反复叮嘱她要避免长时间低头,注意肩颈保暖,调整日常的坐姿和生活习惯,心里一直盼着这些建议能对她有帮助。
推拿后,王奶奶惊喜地告诉我肩颈疼痛明显减轻了,活动肩膀时那种“卡壳”的感觉也少了,试着抬手梳头比之前轻松多了。后续回访时,她告诉我坚持锻炼和调整生活习惯后,肩颈疼痛的发作频率降低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还一个劲地夸推拿理筋术有用,对社区的实践服务表示感谢。听到她的反馈,我心里暖暖的,也很有成就感。
通过这次实践,我意识到在学校简单学习的推拿理筋术,竟然真的能帮助解决社区老人的肩颈劳损问题,这让我验证了中医传统康复技术在社区老年常见病护理方面的潜力,也明白即使学得不深,这些技能在社区健康服务中也能成为低成本、易操作的有效办法。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操作时力度把控不准,找穴位也只能凭感觉,和专业水平差距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得加强手法练习,深入了解老年人生理特点,优化推拿方案,不能再“凭感觉”做事。社区里有很多老人都存在慢性疼痛问题,这让我觉得应该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多开展健康科普和定期筛查工作,同时培养更多懂跨学科知识的社区健康服务人才,完善“评估 - 干预 - 跟踪”的服务链条,这样才能更专业、更常规地为社区老人的健康管理助力,让更多老人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