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你们将带着课本里的知识走进病房,面对真实的患者、复杂的病情——这不是结束,而是护理生涯真正的开始。”6月17日晚上,护理系指导教师黄竞仪针对即将踏上实习岗位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动员会的召开。为学生们的临床实习“导航”。
褪去青涩:从“课堂”到“病房”的角色转变
黄老师特别强调了“角色转变”的重要性:“在学校,你们是被保护的学生;到了医院,你们是患者眼中的‘专业人员’。这意味着你们要对每一次操作负责——测血压时多听一秒,核对药物时多看一眼,与患者沟通时多问一句,这些细节可能就关乎生命安全。”她鼓励学生们放下“怕做错”的包袱,“带着问题去观察、去请教,但绝不能带着侥幸去操作。”
筑牢底线:规范是铠甲,人文是温度
“三查七对不是口号,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无菌操作不是流程,是守护患者的防线。”黄老师的话掷地有声。她在会上重申了实习纪律: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服从带教老师安排,禁止独立从事超出实习范围的操作,“纪律不是约束,而是保护你们和患者的‘铠甲’。”
除了操作规范,老师们更看重“人文关怀”的传递。曾获“最美护士”称号的刘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有位老年患者总拒绝测血糖,后来我发现他是怕疼。每次去之前,我会先陪他聊两句家常,操作时轻一点、慢一点,后来他总盼着我去。”她告诉学生们:“护理不只是打针发药,更是‘看见’患者的需求——疼痛时的一句安慰,紧张时的一个微笑,这些‘软实力’比技术更能拉近心的距离。”
扬帆起航:带着嘱托,更带着勇气
动员会最后,学生代表王同学发言时眼含热泪:“以前总觉得‘护士’是一个职业,今天才明白,这是一份需要敬畏心和同理心的责任。”她代表全体实习生承诺,会以“归零”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天,将课堂所学化为临床所用。
老师们为每位学生送上了一本“实习手账”,扉页上写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场没有豪言壮语的动员会,却让即将出发的学子们心中充满了力量——他们知道,前路有挑战,但身后有师长的嘱托,眼前有患者的期待,而手中的“南丁格尔之灯”,终将在实践中越燃越亮。
据悉,这批学生将奔赴各省的老年护理实习地点,开启为期两个月的临床实习。恰是他们护理征程的新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