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周的实习如夏日常规的晚风,在忙碌与充实中悄然走过。我们四人在宾县县医院的实践之路愈发扎实,从协作带教到独立应对复杂场景,每一步都浸透着成长的印记。
经过前三周的磨合,“老带新”模式已渐入佳境。在病房,我们带着新伙伴系统梳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全流程,从采血部位选择到结果解读,细致到按压棉球的更换时机——在一遍遍讲解中,自己对操作标准的理解也从“会做”深化为“为何这样做”。
急诊科的连环接诊让团队协作更显默契:一位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我们迅速分工,有人协助医生查体、有人建立静脉通路、有人联系影像科,新伙伴则精准记录时间节点,整个流程衔接无缝。当看到患者因及时救治而症状缓解,我们真切体会到“分秒必争”背后的生命重量。
最难忘的是参与多学科会诊时的启发:针对一位合并多种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我们提出的护理方案被医生肯定,而药师提醒的药物相互作用,也让我们意识到跨学科学习的必要性。新伙伴分享的最新康复护理指南,更让我们明白临床思维需不断注入新养分。
遇到一对焦虑的母子患者,我们分头行动:有人为高热患儿物理降温,有人耐心解答母亲的用药疑问,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为什么退烧药不能频繁吃”。当孩子安稳入睡、母亲紧锁的眉头舒展,我们再次确认:护理的温度,藏在技术之外的每一句回应里。
第四周的成长,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自身的进步与不足。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协作的力量与对护理的敬畏,继续在实践中打磨本领,不负这段充实的实习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