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第六周,我们仿佛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视野更加开阔,肩上的责任也愈发清晰。这一周,我们不再仅仅是满足于“会做”,而是开始追求“做好”,在每一个细节中打磨专业,在每一次互动中传递温度,努力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一种职业本能。
在临床技能上,我们正从“独立操作者”向“思考型操作者”转变。静脉输液不再是简单的“一针见血”,而是会提前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活动度,主动选择最合适的穿刺部位和固定方式,并预见性地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应。在老师的放手不放眼”下,我们开始独立处理一些突发状况,比如输液过程中的轻微过敏反应,能够迅速判断、停止输液、报告医生并执行医嘱,整个过程虽紧张却有条不紊。我们深刻体会到,熟练的技术是基础,而基于知识储备和临床观察的批判性思维,才是保障患者安全的真正屏障。
在护理理念上,我们对“整体护理”的理解愈发立体。护理不再局限于病房和床旁,而是延伸到了患者的整个生活。我们开始主动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家庭支持系统乃至出院后的康复计划。一位即将出院的糖尿病患者,我们不仅教会了他如何注射胰岛素,更和他一起制定了饮食和运动计划,并联系了社区医院的随访。当他说“姑娘,有你们在,我心里踏实多了”的时候,我们明白,真正的关怀,是赋予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回归生活的信心。这种从“给予”到“赋能”的转变,让我们对护理的价值有了更深的敬畏。
在团队协作中,我们正从“团队中坚”向“可靠的协作者”迈进。我们不再仅仅是等待指令,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在晨会交班时,能清晰地提出自己负责患者的潜在风险点和护理重点;在医生查房时,能准确地汇报病情变化,并提出自己的护理建议。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护工阿姨沟通,共同为患者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也懂得了如何与康复科、营养科的老师协作,为患者提供一体化的治疗方案。我们意识到,一个高效的团队,需要每个人都具备主人翁意识,主动补位,无缝衔接,共同为患者的康复目标而努力。
第六周的实习,是沉淀,也是升华。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前方的路依然漫长,但我们已经学会了在奔跑中思考,在忙碌中沉淀。带着这份日益成熟的思考和愈发坚定的信念,我们准备好迎接下一周的挑战,继续在护理这条道路上,步履不停,温暖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