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FT课程建设 > 实践教学 > 本文

【专业实践学习】遵化市温馨养老院第六周报道

发布日期:2025-07-29    作者:孙小博         点击:

七月的风裹着蝉鸣撞进养老院的走廊时,我正蹲在楼梯转角帮张奶奶系松脱的鞋带。她的手像片干枯的银杏叶,轻轻覆在我手背上:下周就要走了吧?我抬头,看见她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半世纪前的阳光——那是她年轻时在纺织厂踩踏板留下的笑纹,此刻却因这句话微微发颤。

这是我实习的最后一周。三十天前,我攥着实习手册站在养老院门口,看梧桐叶在风里翻卷成绿色的浪,心里既期待又忐忑。那时的我总觉得,“养老护理”不过是按流程完成基础照护:协助进食、测量血压、组织活动。直到第一周给李爷爷喂饭时,他突然用颤抖的手抓住我的手腕:你尝尝这粥,我女儿熬的,她小时候总说我煮的粥太稠......他的指甲盖泛着淡青,像极了老家屋檐下冻硬的葡萄藤。那一刻我才惊觉,这里的每一顿饭、每一次擦身、每一段陪聊,都藏着比护理操作更厚重的东西——是被岁月磨旧的牵挂,是怕被遗忘的惶恐,是藏在皱纹里的、未说出口的“我很想你”。

最后一周的时间像被按了慢放键。我开始刻意观察那些曾被忽略的细节:王奶奶总在下午三点准时望向窗外,后来才知道那是她儿子当年下班回家的时间;陈爷爷的助行器扶手上缠着一圈毛线,是他老伴去年冬天怕他冰手织的,针脚歪歪扭扭却密得像片云;活动室的老电视每天下午五点准时播放《新闻联播》,不是因为老人爱看时政,而是他们习惯了在熟悉的播报声里,等子女发来“今天忙,晚点视频”的消息。

最难忘的是周六的“回忆茶话会”。我们把活动室布置成旧客厅的模样,搬来老唱片机、搪瓷缸和拼图。刘姥姥颤巍巍捧出一本泛黄的相册,里面夹着她二十岁的照片:“那时候我在文工团唱评剧,团里的琴师总说我嗓子甜......”她哼起《刘巧儿》的调子,跑调的尾音撞在贴满孙辈照片的墙上,撞进我们泛红的眼眶。平时总板着脸的赵爷爷突然站起来,从衣柜深处摸出一把二胡:“我给你们拉段《二泉映月》吧,我老伴活着时最爱听......琴弓擦过琴弦的声音沙哑又绵长,像极了老人浑浊却明亮的眼睛——那里面盛着的,是被时光温柔包裹过的、从未褪色的热爱。

离别的预兆藏在日常的缝隙里。周二给周爷爷剪指甲时,他突然说:你剪得比我儿子仔细。我低头应着,看见他床头的日历停在7月25日,那是实习结束的日子。周三送药时,吴奶奶往我兜里塞了颗水果糖:“留着路上吃,别像上次那样饿肚子。”糖纸是她攒的,印着过时的牡丹花纹,却被压得平平整整。周四傍晚陪张奶奶晒被子,她指着晾衣绳上的蓝布衫说:“这是我结婚时穿的,你帮我拍张照吧,发给我儿子......”手机闪光灯亮起的瞬间,风掀起被角,像一只欲飞的蝶。

后来我常想,养老护理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或许不是精准测量每一组生命体征,不是机械完成每一次翻身拍背,而是在那些被岁月磨得粗糙的灵魂里,种下一点“被在意”的温暖。我们陪老人回忆青春,老人教我们读懂时光;我们用年轻的肩膀托住他们的暮年,他们用沧桑的故事滋养我们的生命。

下一站,我会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前行。毕竟,有些牵挂,从来不会因为离别而终止;有些温暖,会在彼此的生命里,永远鲜活如初。



友情链接: 丁香人才网 黑龙江省教育厅

地址: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喜庆路1号 ICP备案号:黑ICP备05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