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晚八点,吴雪洋老师及全体专业指导教师袁凤娟、毕茎娜,与23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36名学生,在线上开展专业实践学期第六周总结会议。本次会议聚焦梳理彩虹社区、建设社区、西大桥社区专业实践工作,同步融入安全指南教育,助力学生筑牢实践根基、强化安全意识。

会议伊始,吴雪洋老师围绕“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价值与成长路径”展开发言,并让建设社区及西大桥社区小组进行专业实践学期汇报。
建设社区实践小组率先分享。许诗思聚焦“居民健康档案动态化管理”,详述档案收集、分类、更新全流程,提及通过“一户一档、一病一策”梳理,发现老年慢性病管理需求集中点;讲述从场地协调、居民邀约到现场健康检测、科普宣讲的全链路执行,总结出“贴近居民生活场景”的活动策划经验,展现深耕社区健康服务的实践成果。
西大桥社区实践小组接力汇报。郭昊翔分享“社区健康驿站运营实践”,从健康设备维护、居民日常健康监测登记,到协助医生开展慢性病随访,呈现健康服务“前端窗口”的工作逻辑;对自身工作能力不足和下一步计划进行了归纳总结。
实践汇报后,吴雪洋老师总结肯定两组实践成果,表扬学生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展现的专业韧性,社区是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生日后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需以居民健康需求为核心,在档案管理、健康科普、评估服务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同时提醒学生注重沟通细节,从居民反馈中迭代服务,为后续实践锚定“专业、精准、人文”方向,在社区健康服务阵地续写专业实践新篇章。强调实习环境安全。提醒同学们遵守操作规范,按操作规范使用设备,不擅自触碰非工作允许的仪器设备,风险岗位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周边环境排查:留意应急出口方位、消防通道和逃生路线,熟悉消防设备使用。关注职业健康:定时活动身体,预防劳动损伤,接触有害物质做好防护,不适及时就医。及时汇报情况每天向学校及家人报平安,遇特殊情况第一时间联系指导教师,必要时拨打110、120求助。确保沟通顺畅:确保手机正常使用,存好紧急联系电话,设置快捷拨号。突发情况处理:在遇到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时,听从当地救援指挥,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遭遇人身威胁时,优先保证自身安全,灵活周旋并寻求周围人帮助。
会议尾声,辅导员李安琪老师开展“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生安全指南”专题教育。她从“线下实践出行安全”(交通规则、社区环境风险规避)、“安全联系”(建立紧急联系人、位置报备),到“校园-家庭衔接安全”(返程途中个人安全、突发情况应急流程),进行全方位、场景化讲解,通过案例警示与应对方法传授,筑牢学生实践安全底线。谨慎使用公共网络,在公共场所连接WiFi时,不登录网银、支付宝等涉及资金的账号,避免泄露个人信息。理性发布内容,实习中拍摄的视频、照片,发布到社交平台前注意保护他人隐私和实习单位信息,不传播不实言论或敏感内容。防范网络危险,不点陌生链接,不扫不明二维码;涉金钱交易务必核实,不向陌生账户转账。遭遇网络诈骗或信息泄露时,立即冻结相关账户,留存证据及时报警,并向学校报告。
此次会议以“老师指引-社区工作实践复盘-安全教育”为脉络,既沉淀实践经验,又强化安全意识,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深耕社区实践、护航成长之路,注入专业与安全双重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