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FT课程建设 > 实践教学 > 本文

威海市环翠区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林安琪社区护理实践第六周反思

发布日期:2025-07-19    作者:林安琪         点击:

第六周聚焦社区慢性病患者护理,在长期健康管理的实践里,我对慢性病照护的复杂性、延续性有了深刻认知,也发现自身在专业整合与个性化服务上的不足:

一、实践收获:触摸慢性病管理的 “韧性与温度”

参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随访,协助制定运动、膳食方案,我逐渐理解社区慢性病护理是 “持久战” —— 不是简单的指标监测,而是要帮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模式。给一位依从性差的糖尿病患者调整方案时,通过唠家常了解到他因子女不在身边、孤独感强才不愿控糖,于是联动社区志愿者定期陪伴,患者慢慢愿意配合饮食、运动管理。这让我明白,社区护理要 “医身 + 医心”,把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结合。

参与慢性病健康讲座筹备,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居民听得懂的 “控盐小妙招”“运动打卡表”,看到居民从迷茫到主动提问,体会到社区护理是健康知识的 “翻译官”,能让专业内容真正融入生活。

二、暴露问题:专业协同与个性化服务的短板

评估不深:面对同时患高血压、关节炎的老人,制定运动方案时,没充分考虑关节疼痛对运动执行的影响,方案虽 “科学” 却难落地,反映出对 “多病共存” 患者的综合评估能力不足。

沟通不足:给慢性病患者讲健康知识,习惯用 “应该怎么做”,没深入挖掘患者生活里的实际困难(比如经济压力下买不起控盐勺、没时间做健康餐 ),导致指导 “飘在空中”,没真正解决问题。

资源联动弱:遇到需要康复理疗、心理疏导的慢性病患者,不清楚社区内可联动的资源(如康复站、心理咨询室 ),健康管理闭环难闭合。

三、改进方向:织密慢性病护理 “支持网”

强评估:学习《老年慢性病共病管理指南》,建立 “疾病 - 生活 - 心理” 三维评估表,给多病患者做方案前,先 “蹲下来” 看他们的生活场景,让护理更贴实际。

改沟通:开展 “慢性病患者生活故事收集”,整理常见 “执行难” 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低成本控盐技巧、10分钟快捷健康餐 ),让健康指导 “接地气”。

拓资源:梳理社区慢性病照护资源地图(含康复机构、心理服务、公益组织 ),跟着带教老师参与多部门协调会,学会借力给患者搭 “支持网”。

第六周让我明白,社区慢性病护理是 “用专业扎根生活” 的艺术,短板是成长的阶梯。下周要把服务做细、做透,真正成为慢性病患者的 “长期健康伙伴”!


友情链接: 丁香人才网 黑龙江省教育厅

地址: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喜庆路1号 ICP备案号:黑ICP备05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