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6日建华医院小组召开第三周总结会议,学生们分赴内科、外科、骨科等多个科室开启实习。他们将在临床实践中锤炼技能,把理论融入护理日常,在医患互动中感悟职业价值。本次会议以学生分享为主。
第三周在骨外五科,李璐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对骨科护理的专业性有了更具体的认知。科室里多是骨折术后患者,每天跟着带教老师查房时,我重点观察了不同部位骨折的护理要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保持外展中立位,老师会用软枕垫在患者双腿间,防止髋关节内收脱位;胫腓骨骨折患者则要密切关注足背动脉搏动,用食指轻压患者足背,通过回弹速度判断血液循环是否通畅。
这一周李璐开始参与患者的基础护理协助,比如帮卧床患者翻身、叩背。有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因疼痛抗拒翻身,李璐学着老师的样子,边帮他调整体位边说:“爷爷,您配合翻一下身,我给您揉揉受压的地方,不然长出压疮,恢复起来更慢哦。”耐心沟通后,老人渐渐配合,这让李璐体会到,骨科护理不仅要关注伤口,更要兼顾患者的心理感受。
在医嘱执行方面,熟悉了骨科常用药物的注意事项:甘露醇需快速静脉滴注才能消肿,滴注时要观察患者有无心慌;抗凝药皮下注射后,需按压穿刺点5分钟以上,避免皮下出血。这些细节让我明白,骨科护理的“精细”,藏在每一次用药和每一次观察里。
刘园迪把重心放在了术后康复指导的学习上。科室里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是恢复的关键,带教老师带着我观摩了不同阶段的训练方法: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做踝泵运动,通过勾脚、伸脚促进血液循环;术后一周,协助膝关节置换患者借助助行器练习站立,老师会在旁保护,同时纠正患者的站姿——“膝盖不能超过脚尖,不然会增加关节压力”。
此外,对骨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有了更深理解。比如深静脉血栓是骨折患者的高发风险,除了遵医嘱用抗凝药,还要鼓励患者主动活动未受伤的肢体。看着老师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干预,帮助患者避开并发症,我真切感受到,骨科护理不仅要“治伤”,更要“防患”,这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