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高龄老人的日常照护需求;实践老年护理基础技能;观察认知障碍老人的沟通技巧,学习心理慰藉方法。
通过组织适老活动提升老人生活幸福感,反思职业素养短板。
协助护理员为失能老人进行晨间护理,包括翻身叩背、更换纸尿裤、喂餐等。曾因操作力度不当让一位奶奶感到不适,经老师示范后才明白:“给老人翻身要像卷寿司一样轻柔,动作快反而会让他们紧带教张。”
每日为老人测量血压、血氧,记录异常数据。记得王爷爷初次测量时反复攥拳,导致血压值偏高,后来发现他是因害怕针头而紧张,改用聊天分散注意力后数据才恢复正常,这让我意识到心理疏导在护理中的重要性。
负责陪伴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李奶奶,她常把我认成儿子。起初纠正她的认知反而让她情绪激动,后来学会顺着她的话回应:“妈,今天想吃我做的鸡蛋羹吗?”这种“假装认同”的沟通方式,竟让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策划“老物件分享会”,收集到张爷爷的搪瓷杯、李奶奶的织针等物品。当老人们抚摸着旧物讲述往事时,一位平时沉默的爷爷突然哼起了年轻时的军歌,现场氛围瞬间被点燃。这次活动让我明白:比起花哨的形式,唤醒记忆才是打动老人的关键。

带领老人在阳台种植多肉,特意选择带防滑手柄的小铲子。行动不便的赵奶奶因够不到花盆而沮丧,我灵机一动让她负责“指挥浇水”,她立刻挺直腰板认真指导,成就感让她一整天都挂着笑容。
掌握了鼻饲管护理的正确流程,曾在给陈爷爷喂食时因流速控制不当导致呛咳,事后用模型反复练习30余次,现在能精准控制流速并观察老人面色变化。
对失独老人周奶奶采用“故事换故事”的沟通法:“奶奶给我讲讲您年轻时的工作吧,我也想跟您说说我的大学生活。”这种双向分享让她从抵触到主动倾诉,教会我陪伴的本质是平等交流。
对突发跌倒事件的应急处理不够熟练,曾在一位爷爷滑倒时因慌乱忘记先评估伤情;给失智老人喂药时,偶尔因缺乏耐心导致喂药时间过长。
每周参与养老院的应急演练,重点练习跌倒处理,向资深护理员学习“游戏化喂药”技巧,比如把药片藏在果酱里让老人主动服用
系统学习《老年心理学》,整理不同性格老人的沟通策略手册。

在青云镇养老院的每一天,都像在翻阅一本厚重的人生之书。当帮王奶奶整理她反复折叠的手帕时,当听张爷爷模糊念出泛黄相册上的名字时,我突然懂得:老年护理不仅是技术活,更是用温度焐热时光的艺术。那些在记忆里逐渐褪色的老人,正用他们的故事教会我最好的照护,是让每个生命都能体面地走向时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