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FT课程建设 > 实践教学 > 本文

护理学专业实践学期指导会报道

发布日期:2025-07-16    作者:万胜男         点击:

2025年7月16日,为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保障实习质量,医学院护理系召开“护患沟通与护士礼仪”专题指导会。会议由于晶老师主持,各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参会。会议聚焦实习中常见的护患沟通与礼仪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和规范指导,帮助同学们优化服务意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伊始,于晶老师分享实习中学生们遇到的护患沟通案例。普遍反映以下问题:语言表达生硬:部分同学因紧张或经验不足,沟通时用语过于机械化,缺乏亲和力。倾听不足:忙于操作任务时,忽略患者的情感需求,未能及时回应疑虑。文化差异敏感度低:面对不同背景的患者,未能灵活调整沟通方式。改进措施:强化共情训练:于晶老师强调,沟通时应多用“我理解您的担心”“我会尽力帮助您”等共情语句,避免直接否定患者感受。模拟场景演练:建议同学们利用实习间隙,与同伴模拟患者提问、抱怨等场景,练习耐心倾听与清晰应答。学习方言与习俗:针对老年者特点,主动学习当地方言或常用称谓(如“爷爷”“奶奶”),提升信任感。

在护士礼仪环节,于晶老师结合实习检查情况,指出部分同学存在的不足:仪表不规范:如刘海遮挡视线、胸牌佩戴不端正、口罩未完全覆盖口鼻。操作礼仪缺失:进出病房未轻声敲门、核对信息时直呼床号而非姓名。肢体语言不当:为老人翻身时背对患者、递物品时动作随意。改进措施:“三米微笑”原则:要求同学们在患者视线范围内保持微笑,主动问候。标准化流程演练:针对晨间护理、输液操作等场景,录制规范操作视频供同学对照学习,重点纠正手势、站位等细节。每日自检制度:建议实习前检查着装(衣领、指甲、鞋袜),实习后记录礼仪疏漏并反思改进。

护患沟通与护士礼仪是护理质量的“软实力”,需将规范内化为习惯。各指导老师纷纷表示,将严格践行会议指导,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做到“语言有温度、操作有规范、举止有尊重”,展现护理人的专业风采。

此次会议体现了专业对护理实践育人环节的高度重视,通过精准指导助力学生成长,为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人文关怀的护理人才提供保障。


友情链接: 丁香人才网 黑龙江省教育厅

地址: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喜庆路1号 ICP备案号:黑ICP备05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