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的第五周,基层护理工作的烟火气与价值感,如细流般浸润我的认知。这里没有医院病房的急促节奏,却以持续的守护,串联起居民们的健康日常,让我对“护理”二字有了更接地气的理解。
日常工作里,跟着带教老师为居民测血压、做健康档案,帮慢性病患者调整用药提醒。给老人做健康宣教时,要把“低盐饮食”换成“买菜别买太咸的,做菜少放盐” ,才能让知识真正落进生活。协助家庭医生上门访视,看到独居老人因我们的陪伴露出笑容,才懂社区护理是技术,更是邻里般的牵挂。这些细碎的事,比课本案例鲜活太多,每一步都藏着对居民健康的托举。
社区团队的协作透着“人情味”。公卫护士、全科医生、药师联动,为高血压患者制定管理方案时,大家围坐讨论,从用药调整到上门随访时间,都要适配居民生活。但也发现,健康科普活动参与度受限于宣传方式,老年人看不懂电子海报,年轻人又难线下参与,或许该试试“老带新”宣传,让居民互相传递健康知识。
复盘自身,操作愈发熟练,和居民唠家常也更自然了,可遇到复杂病情判断,还是得依赖老师。基层护理要懂的“杂学”真不少,既要会护理操作,又得能当健康“翻译官”,把专业知识揉进生活。
未来想多学慢性病长期管理技巧,把健康宣教做得更有烟火气,让社区护理这张网,既牢又暖,在基层实践里,慢慢长成能独当一面的“健康守门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