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周的老年公寓实习,褪去了初入时的陌生感,我们更深地融入了长者的日常,在规律与琐碎中触摸老年护理的核心。
公寓的物理环境与医院截然不同。我们学习快速评估公共区域(如走廊灯光是否充足防眩光、卫生间紧急呼叫铃是否触手可及)与老人居室(地面是否平整无杂物、常用物品是否放在安全易取处)。这里的护理节奏有其独特性:既要配合公寓统一的用餐、活动时间,又要兼顾每位长者个性化的服药、治疗和休息需求。如何高效规划路径、在集中时段与分散需求间灵活切换,成为我们重要的实战课题。
跟随老师为高风险老人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调整家具位置,协助使用助行器,并在活动时间指导简单的平衡训练。协助测量并记录血压、血糖,学习辨识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差的信号(如遗忘、自行停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温和提醒与家属沟通。
参与组织小组认知训练活动(如怀旧疗法、简单桌面游戏),学习如何与存在轻度认知障碍的长者进行有效、耐心地沟通,避免挫败感。协助卧床老人的定时翻身与骨突部位检查,观察并记录老人食欲、进食量变化,及时向责任护士反馈异常。
放慢语速,清晰表达,给长者充足的反应时间。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或回忆,即使重复也要保持专注。善用温和的眼神接触、肯定的点头、恰当的肢体接触(如轻拍手背),尤其对于听力下降的长者。
与护理员、康复师、社工、营养师紧密配合。例如,发现某位爷爷情绪低落、食欲差,及时与社工沟通了解背景;康复师指导的床上运动,需要护理员和我们日常协助执行并反馈效果。信息在团队间高效流转是保障照护质量的关键。
在老师严格督导下,我们得以进行更复杂的操作:为帕金森老人进行安全喂食,学习应对“面具脸”下的情绪。独立完成多位老人的生命体征监测与规范记录。在指导下,尝试为一位轻度失智的奶奶进行简单的个人清洁护理,学习如何化解她的抗拒情绪。每一次操作成功都带来信心,每一次遇到的困难(如老人突然地不配合、沟通误解)都促使我们反思沟通方式和应急预案的准备是否充分。
第四周的老年公寓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专业老年护理远不止于技术操作。它是在日复一日的细致观察、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中,将预防、照护与关怀无缝融入长者的生活点滴。面对衰弱与疾病,我们不仅是执行者,更是他们生活质量的守护者与支持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以及对生命晚景更深的共情,是本周最珍贵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