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三周的适应与磨合,本周我已能独立参与敬老院多项护理工作,实践重点从基础操作转向“精细化照护”与“情感需求满足”,在实践中深化对老年护理专业价值的理解。
基础照护方面,我进一步优化服务细节。每日清晨协助老人完成晨间洗漱时,根据老人身体状况调整协助方式:为关节活动不便的老人准备防滑拖鞋和扶手辅助工具;为视力模糊的老人将洗漱用品按使用顺序摆放。针对3位长期卧床的老人,我严格遵循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的护理规范,配合护理员为老人按摩背部、腿部肌肉,更换透气床品,本周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一位老人足跟部出现轻微红肿,及时反馈后调整了翻身角度并增加按摩频率,三天后红肿完全消退。
健康监测工作更加系统规范。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独立完成了20位老人的血压、血糖测量工作,详细记录数据并标注异常值。针对75岁的王奶奶血压波动问题,我重点记录其每日饮食中盐分摄入情况、午休时长及情绪变化,发现其血压升高与夜间睡眠质量差相关,将观察结果反馈给医护人员后,协助调整了晚间助眠措施,一周内王奶奶血压趋于稳定。
个性化陪伴成为本周情感关怀的重点。通过前期建立的老人档案,我针对性开展陪伴活动,本周累计陪伴交流时长达25小时,逐渐成为老人们信赖的“小陪伴员”。
第四周的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老年护理是技术与情感的结合体。精准的血压测量、规范的翻身操作是专业基础,而记住老人的口味偏好、察觉他们的情绪变化,则是护理温度的体现。老人们的每一句“谢谢”、每一个笑容,都让我感受到护理工作的价值。未来我将继续打磨专业技能,用耐心和爱心践行“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护理理念,在实践中成长为更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